查看原文
其他

二战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真有电影里的那么强吗

林森 历史D学堂 2021-08-31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7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分钟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以《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以下简称《瓦》)为代表的一批南斯拉夫电影传入我国,一时间大江南北迅速掀起了一阵“南斯拉夫热”。

两部电影里,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强悍战斗力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以瓦尔特的皮夹克、吉斯的高领毛衣和苏里的花格子衬衫等为代表的“游击队时装”风靡一时。片中几个游击队员组成的精锐小部队便能在法西斯控制的核心地区大闹一番,和多于自己十数倍的强敌抗衡还不落下风,其表现堪比“抗日奇侠”。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夸张的电影表现手法而已。但实际上,南斯拉夫游击队在真实的二战史中绝对算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电影里虽然对其多少有美化的成分,但却是有相当的历史依据的。


上图_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游击队员


 
  • 迅速壮大的抵抗力量

 
1941年4月5日,纳粹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只过了短短的12天,到4月17日,南斯拉夫政府便宣布停止抵抗,向德军投降。然而,德国人还没高兴几天。当年6月,南共领导人铁托便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铁托任总司令。仅仅三个月,游击队的人数便发展到8万。在铁托的带领下,他们开辟了一系列敌后根据地,并以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打得德、意等轴心国军队心惊胆战。

德军多次出动重兵围剿游击队,但除了损兵折将外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德军只得在根据地的边界竖起大牌子,上面用醒目的涂料写着:“注意!匪区!”由此可见南军游击队给德国人留下了多么大的心理阴影。



上图_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5.25-1980.5.4)



1941年9月18日,铁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从贝尔格莱德进入解放区,成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场上的最高军事统帅。不久,游击队对轴心国军队展开大举反攻,竟一举攻占重镇乌日策城,建立了乌日策共和国。要知道这个时候,苏联在德军“闪电战”的重击下还没缓过劲来;而整个中西欧,除了英国在纳粹的威胁下瑟瑟发抖外,其他地区几乎全部被法西斯收入囊中。南军游击队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堪称惊艳。

到1943年,南军游击队的总兵力已达25万,解放区扩大为13万平方公里,所控制的人口占全南总人口的近一半。此时放眼全世界,还没有哪个战场上的反法西斯军队能够对法西斯取得这么大的优势。

 

上图_ 南斯拉夫 的民族分布图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南军游击队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一枝独秀?


首先,这和铁托英明的反法西斯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众所周知,南斯拉夫是一个由诸多民族“捏合”在一起的国家,国内民族矛盾尖锐,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两个地区具有强烈的分裂主义倾向,穆斯林与基督教、东正教教徒之间的对立也十分激烈。为此,铁托大声呼吁全南斯拉夫人民要放下暂时的纷争,一致抗击外来侵略。不论塞族、克族、波斯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还是黑山人,只要你打法西斯,那就是我的战友、我的同志,我们一定予以大力支援。

正是在这面“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南境内的各路反法西斯武装都自愿接受了铁托的领导。铁托趁机将其组织为5个旅的游击队,指挥大家和德、意及南斯拉夫伪军打得你来我往,开辟了大量的根据地。

而德、意军队为打击游击队,采取了血腥的报复策略,对游击队出没地区的村镇实施“灭绝政策”,制造了大片的无人区,这反而坚定了全南人民的反抗决心,加入铁托阵营的人也越来越多,游击队自然越打越强大。



上图_ 南斯拉夫游击队与苏联军官合影



其次,铁托等南军游击队高层十分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

解放区内建有各种大小军校或军事速成班,讲授包括战略战术、部队组织、政治工作、军事技术在内的诸多课程。游击队内部还组建有军事学习小组,其队伍中的骨干往往会在战斗间隙被组织起来进行学习。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长,学习小组也相应分为射击组、爆破组、暗杀组、驾驶组、反坦克组等多个类别,因材施教,使得各部队技战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此外,铁托还利用一切机会,向苏联、英国等盟国派送得力干将,让他们进入专业军校深造。这些学成归来的军官又反过来在各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游击队官兵战斗力的整体提升。



上图_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45毫米加农炮



此外,游击队的壮大,离不开其他反法西斯盟国的鼎力相助。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到1945年,仅苏联就援助给南军游击队15.5万支步枪、3.8万支冲锋枪、1.6万挺机枪、6000门火炮(含迫击炮)、69辆坦克和491架飞机。

而英国更是帮助铁托组建了他的第一支装甲部队——第1坦克旅,装备了59辆M3斯图亚特式轻型坦克,及缴获自德意军队的38(t)坦克、S35坦克,还有安装了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车和安装了Flak38四联装20毫米高射炮的防空战车。

虽说其水平不足以和德军装甲部队比肩,但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1944年10月27日,南军出动两个坦克营支援步兵作战,一举攻克了工业重地希尼贝克城。由此看来,《桥》和《瓦》中让游击队员只使用步兵武器,倒是弱化他们了呢!



上图_ 南斯拉夫 的第一坦克旅


 
  • 打得纳粹闻风丧胆

 
讲一个故事,你就能明白南军游击队对法西斯来说是一个多么麻烦且可怕的存在。《瓦》剧中的男一号瓦尔特,其真实的历史原型为弗拉基米尔˙佩里奇。

1941年,22岁的佩里奇加入南军游击队,在萨拉热窝开展地下抵抗运动。他们在萨拉热窝只活动了一年,就几乎完全破坏了德军和当地傀儡政府设置的情报网络,暗杀各级傀儡官员及德意官兵393人,迫使德军不得不停止对萨拉热窝游击队及其他抵抗组织的搜剿。

由于表现突出,佩里奇很快就升任少校营长。在他的领导下,到1944年6月,萨拉热窝游击队及抵抗组织先后在城区及市郊开展罢工、罢课、罢市等活动百余次,使德军在萨拉热窝的经济生活受到极大冲击。当时在萨拉热有一个传说,那就是瓦尔特(佩里奇的行动代号)一跺脚,全萨拉热窝的供电所便会立刻断电,工厂也会立即停工。可惜的是,1945年4月,在纳粹德国即将投降的前期,瓦尔特不幸在一次行动中牺牲,年仅26岁。



上图_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



在1941年至1945年,南斯拉夫游击队牵制了德、意、保加利亚等轴心国军队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伪军共计51万余人,这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武装党卫军、山地猎兵、空军野战师等德军精锐。装备精良、号称“陆战无敌”的德军,在对阵南军游击队时几乎占不到便宜。

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利姆河沿岸的普利耶波利市,由于密码被破译,德军得知舒马迪亚第1旅正在该市休整,遂派出精锐部队在间谍的指引下一直摸到游击队的驻地门口。当舒马迪亚人确定无法突围后,他们拒绝了劝降,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人,1600余人全部阵亡,而德军也付出了多达2800人伤亡、失踪的代价。



上图_ 电影《桥》剧照



此战过后,德军总指挥伦杜利克大将向希特勒报告说,反游击战斗的残酷和南斯拉夫的艰苦条件,使“我们许多德国士兵要求调到俄国前线”。可以说,《桥》和《瓦》中那些身手不凡的游击队员,其战斗水平出众并非是刻意的艺术表现,而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据南斯拉夫统计,南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共牺牲了305000人。当然,真正的损失想必远比这个数字要大。历史不该忘记、也不应忘记每一个为了自由和独立而献身的英魂。南斯拉夫游击队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贡献,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洪茂雄 《南斯拉夫史——巴尔干国家的合与分》
【2】弗拉基米尔•杰吉耶尔 《铁托传》
【3】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南斯拉夫游击战》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 赵云追随刘备近三十年,为何在刘备时代仅为杂号将军且没封侯

2. 洪涝的破坏力极大,我国古代的城市如何防范洪水灾害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赞”、在看”了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